-
昌吉日报讯(通讯员 梁宏涛 )1月16日,昌吉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昌吉市2025年十件惠民实事清单,涵盖教育医疗、文体供给、养老助困、城市更新、就业促进、农业农村等10类。
2025年,昌吉市围绕建设优质学校、改善学习环境。将加快第二十小学、榆树沟镇小学运动场建设;昌吉学院附属中、小学挂牌招生;实现乡镇以上中小学数字校园全覆盖;开展学校食堂规范化建设,完成3家以上“示范食堂”建设;对100家小饭桌进行清理整顿,规范合法经营;培育7个实践教学(研学)基地;支持昌吉学院更名大学、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升级本科院校、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全面发展。
增强文体供给,丰富群众生活,是新一年昌吉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2025年,昌吉市将大力推动昌吉州飞马公共体育场建成投用,举办“文润庭州”系列文化惠民演出236场次,村超、村BA、马拉松等各类体育赛事活动120场次,引进自治区级以上文化体育赛事活动2项以上,并新建2个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计划开展“非遗”下基层巡展活动15场次。
2025年,昌吉市将实现两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与自治区级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在全市公立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医保“刷脸”结算;免费为3500名农村适龄妇女、城镇低收入适龄妇女开展“两癌”筛查;医保定点药店药品实现线上比价查询;集中带量采购药品扩大到1200种以上、耗材扩大到500种以上;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从50元增加到170元;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综合医保报销比例提高至60%;对全市适龄儿童免费实施口腔涂氟,对6-9岁适龄儿童免费实施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对相对贫困家庭的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住院给予补助。
2025年,昌吉市将归集发布3100个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提供见习岗位500个,促进355名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2.3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5150人;新增取得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的劳动者800人。
今年昌吉市在养老方面推出系列暖心新举措。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提升改造4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143名经济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开展“金色晚霞”助餐服务,惠及280名老年人;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全国试点,为155名低保、特困、困境留守儿童提供生活、照护、关爱服务。
2025年,昌吉市将抓紧启动乌昌快速第二通道、“一市两区”快速通道建设;迁移占道电线杆17根;新改建农村公路87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44公里,惠及4个乡镇9个自然村;全市出租车开通网约服务功能;对S101沿线昌吉段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实现行政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全覆盖。
2025年,昌吉市将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建设粮棉高产示范点6个,力争主要粮食作物亩均单产提升5%;补贴推广活体种公畜和肉牛冻精改良牛羊16.5 万头只;实施库尔阿根河昌吉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河长12.98公里;三屯河水库、努尔加水库实现“两库联调”,新增蓄水能力突破3000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约10万亩;建设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15个;实施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在昌吉市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管网安装15套减压设备及配套设施,保障2万名群众供水管网安全性;实施农房抗震防灾工程205户,对牧民定居房开展排查修缮。
2025年,昌吉市将全力打造宜居城市。新建昌吉市第二污水厂中水管线25公里,新建市政道路2.1公里、供水管网7公里,新改建排水管网1.4公里,改造燃气中压管网5.8公里;改造老旧小区8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套;优化提升4个集贸市场;新建充电桩200台、5G基站80个,并免费更换智能电表3.2万个;新建、改造通学、便民公交站台6个;复划道路标线5万平方米,新建、维护、升级、改造标志牌318块、路口交通信号灯33 个、道路电子警察设备44 处。
2025年,昌吉市将着力深化大气污染物源头治理,力争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完成林草综合治理面积11.5 万亩;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10万亩,使残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完成庙尔沟煤田火区治理;淘汰老旧柴油货车741 辆,更新新能源客货车444辆。
2025年,昌吉市将开发数字政务场景应用,实现100个套餐“一件事一次办”;开展社保业务“网上办”“掌上办”等便民服务,线上办结率达到85%以上,实现51项社保服务事项“州内通办”;实现社区(村)政务服务“全岗通”全覆盖;打造35 个“政银”就近办合作点,提供免费证照结果寄递服务;推行跨部门联合监管“综合查一次”,制定并公布“一业一查”部门联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群众办理公证时间从15天缩减至7天以内,简单事项当日办结出证,农民工、残疾人公证费用减免30%。
这些民生实事,每一件都聚焦百姓生活的关键领域,承载着昌吉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让民生跟着“民声”走,使民生答卷更有“厚度”,更具“温度”。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