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4天!这场活动在昌吉多所学校掀起热潮

昌吉 更新于:2025-10-28 14:42
  • 美伶521

    10月21日至24日,山西博物院与昌吉州文博院联合开展的2025年“汾水连天山 中华传统文化校园行”活动在昌吉州第三中学、昌吉市第一中学、昌吉州实验小学、昌吉市第五小学等多所学校成功举办。活动通过“无边界历史教室”主题课程、文物互动体验、非遗技艺实践等多元形式,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浸润之旅,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昌吉州第三中学,山西博物院将品牌教育项目“无边界历史教室”融入校园课堂。少年博物课以“追寻最早中国”为主题,通过多媒体动画与文物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深度解读晋侯鸟尊、晋国青铜器等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学生撒雨墨说:“讲解丝路历史时,我才知道汾水与天山的文化早已紧密相连,这让我更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该校还设置了“晋魂”系列积木搭建、青铜器复制品触摸体验、“西阴之花”陶罐修复等互动环节。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沉浸式感知三晋文明,参与修复陶罐的学生们纷纷表示:“分析残片、粘补加固的过程,让我们体会到文物保护的严谨与传承的意义。”

    在昌吉市第五小学,山西博物院向学校捐赠了《晋地奇旅》拼图、青铜文物涂色卡、非遗体验包等资源,助力建设“山西博物院读书角”。三年级学生吕俊希在拼搭晋祠博物馆积木冰箱贴后兴奋地说:“亲手拼出古建筑模型,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的山西!”

    该校同时开展了流动文物展、文物集章打卡、传统投壶游戏等活动。学生们通过观察青铜器纹饰、触摸文物复制品、参与民俗游戏,在趣味互动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该校党总支副书记李川表示:“活动打破了博物馆与课堂的边界,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本次“汾水连天山”活动是山西对口援疆工作的文化实践,通过馆际协作、资源捐赠、课程定制等形式,将三晋文明瑰宝送至天山脚下。系列活动不仅拓宽了青少年的历史视野,更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注入了持久的文化活力。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